2014年10月31日有機會到到台灣新竹的清華大學一逛, 這是大學的一校門的入口處。 初入校門,映入眼簾的是一直立的白柱,猶如古代書簡般「清華大學」四字鐫刻其上。 |
從一校門進來,遠遠就可以看到三角鐘,其上附有時鐘,這座白色的三角鐘主體。 |
台灣國立清華大學(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
http://www.nthu.edu.tw/intro/aboutnthu4-1.php淵源自清末的「清華學堂」,可分為北京清華(1911-1937;1946-1948)、西南聯大(1937-1946)、新竹清華(1956-)等三個時期。
1955年,中美簽訂了「中美合作研究原子能和平用途協定」,考慮到建立原子爐所需的沉重經費,遂讓有清華基金為後盾的清華大學在台建校,成為台灣原子科學研究的先驅。同年12月,行政院組成「清華大學研究院籌備委員會」,當時新竹縣長朱盛淇積極爭取,因此清華決定在新竹赤土崎建校,校地共約86公頃(89甲)。
清華自1955年開始原子爐的興建工作,至1961年落成。
1973年經教育部核准,成立工學院、理學院、原子科學院。自此,新竹清華已從早期僅有原子科學所的規模,擴展成為理工大學。1975年9月由張明哲出任校長。1980年大學部增設中國語文學系,新竹清華從此由理工大學邁向綜合大學之路。
1991年新竹市政府徵收十八尖山南面約15.6公頃土地為學校用地,並在次年由本校以16億餘元購置為新校地,亦即仙宮校地。
1994年教育部修正通過的《大學法》中,正式規定國立大學校長由遴選產生,同年沈君山校長當選清華第一任遴選校長。2000年清華七大學院之主要規模遂告完成。
這次是要去找人文社會學院的人類學副教授顧坤惠博士,在一校門坐了校車在人社院下車。據資料顯示,位處清華大學後山的人文社會學院,是由當代設計大師李祖原所設計的。內部建築除拐彎抹角處不少外,另一大特色就是內部回音很大。除主建築外,尚有一座高達20層樓高的鐘塔。 |
人文社會學院成立於 1984年 ,為該校第四個學院,並聘請李亦園院士擔任首任院長。這就拉了關係,因為砂拉越華族文化協會的匾額就是出於他的手筆。 (圖下由蔡增聰提供相片) | • |
人文社圖書館的入口處 |
清華流浪狗 |
清華大學一校門外的街道一瞥 |
清華大學食堂的黃酒麵線 |
以下是中國北京
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
2009年有機會跟隨世界循道衛理宗一團訪問團拜訪了北京的清華大學的校園。
清華大學校園:右為清華學堂,左為大禮堂 |
清华大学日晷——行胜于言 |
清华大学日晷——行胜于言 |
清華學堂外觀 |
清華園入口處 |
|
這是在中國清華大學網頁上摘的史略:
(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newthu/newthu_cnt/about/about-2.html)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国学研究院,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 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成立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工程"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合作、社会服务以及整体办学条件等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清华大学设有19个学院,55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
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清华人将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发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行胜于言"的校风以及"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为使清华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