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福州十邑.屏南”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福州十邑.屏南”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1-11-15

又見白水洋

白水洋的導演?
中國屏南縣的白水洋是一個地質的奇觀
涉水其上很是冰涼
上的岸來脫掉襪
真讓人消閑......

一路來只有我拍人
想不到今被人拍......狗妹隊也!





白水洋
















2011-11-09

Hello from Yuanyang Xi, Pinan鴛鴦溪的哈囉

上個月的屏南行
登鴛鴦溪的半途
與周道獻合影
A fantastic scenery along the
Yuan Yang Xi, Pinan District
Ninde City, China






鴛鴦溪的
登山棧道,

一邊峭壁
一邊深坑,

步步驚心
風景絕佳!


這是砂拉越衛理公會設教110年:溯源篇(二)

2007-01-19

屏南與羅馬安

  中國屏南位於福州十邑的最北方(褐色部份),是偏遠的山區,1970年後與古田縣歸屬寧德市管轄;今天講到福州十邑是指操福州話的十個縣,不是指行政劃分區;下圖藍色圈子是新福州-詩巫西岸,座落在拉讓江畔的屏南人百多年前移民前來居住的地方,羅馬安坡Lebaan(又稱為屏南島)的位置圖 ,其旁是廿四甲為古田人聚居地。

  相當有趣的現象,在中國的中國的原鄉,古田人與屏南人是鄰鄉;在詩巫屏南人與古田人也是鄰鄉!
 前後來過中國的屏南三次,這個山區偏遠的縣城,每次給人不一樣的形象。最近一次跟世福十邑拜訪團來到屏南,馬路拓闊,街道很乾淨,不像詩巫,道路愈改愈小,還一直把直路改進小巷,彎彎轉轉。全世界的城鎮都會拓寛馬路,只有詩巫的路愈做愈小......    

  屏南,算是福州十邑中最偏遠又落後的地區,不過其縣城雖比詩巫來的小,不過市容看起來不輸給詩巫了!  
  圖下左是嘟嘟車,可以坐兩個人,人民幣二或三元,不過體格大的人就坐的較辛苦,但是很有趣的體會吧!  

屏南島,沒落了!

  羅馬安,過去又稱屏南島,上個世紀的七十至八十年代,鄉民都搬走了,冷冷清清!
  圖示鴻安堂一瞥

  百年來的發展如一日,羅馬安坡的屏南人都遷往其他市鎮了,基本建設仍與百年前差不了多少,除了多一條崎嶇不平的道路。  
  詩巫的發展在過去百年來是不會輸給屏南縣城,不過羅馬安坡的發展絕對比屏南的各鄉鎮相比就更落後!  
  屏南風景優美,旅遊業正待起飛,看來前景無限光明!  
  反觀,羅馬安在沒落之中......
  圖下為羅馬安的開智小學,學生所剩無幾,中學十年前搬去民都魯了!




2007-01-18

屏南哥吃味皂的故事


  屏南哥吃味皂是一個傳說的故事,表明山區鄉下人到市區,看到人家吃餅乾,他肚餓了也向店主買了一塊餅乾。
  他指錯肥皂以為是餅乾,旁人看他為何吃肥皂;他既然吃了,就照吃不誤,並告訴對方若得到這(疾)癖好,就是這樣了!
  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多少不曉得,不過在新福州與屏南原鄉都有這樣的傳說。這也說明屏南偏遠,山裡人見世面不多,鬧出笑話;不過風水輪流轉,自從發現了白水洋,遊客蜂擁而上,每年八月還有一個盛大白水洋節,吸引許多遊客呢!
  這裡轉載幾張網上的相片給大家看看就曉得沒有亂亂講呢!


  屏南縣地處寧德西部,土地總面積1485平方公里,現轄4個鎮、7個鄉, H口18.1萬人。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置縣。屏南水力資源丰富,水能蘊 藏量達40萬千瓦。屏南是“夏季菇之鄉”,年產香菇6000多噸,是全國最 大的夏季香菇生產出口基地。名優水果有油柰、無核柿、錐栗、獼猴桃、 梧洋梨等。與福州一化聯合創辦的榕屏化工廠是亞洲最大的氯酸鉀生產基 地。屏南是省重點僑鄉之一,海外僑胞達6萬多人。 風景名勝有國家級自 然保護區鴛鴦溪、福建省獼猴自然保護區。
  下圖是白水洋的鳥瞰圖

Posted by Picasa

神奇的白水洋


前年開始,屏南政府就在八月間舉辦白水洋水上運動節,吸引很多人參與!
圖示有舞龍舞獅及千人操等節目。

舞龍一瞥

舞獅一瞥

  白水洋是鸳鸯溪五大景区中最具特色的天然景观,平坦的岩石河床一石而就,净无沙砾,登高俯瞰,其形状犹如一丘刚刚耙平的巨大农田,平展展的铺呈在崇山峻岭之中。
  三大浅水广场中,最大的达4万平方米,最宽处182米,河床布水均匀,水深没踝。阳光下,洋面波光粼粼,一片白炽,故称之为白水洋。  
  三大淺水廣場
  白水洋的三大浅水广场经国家建设部论证,系目前世界已发现的稀有浅水广场。经地质专家初步考证为火山熔岩,由于地壳运动,部分地段有花岗岩侵入,河床底部岩石由于横向节理比较发育,在水流的长期冲刷下,形成了今天这种奇特的地质景观。白水洋的地质地貌虽不复杂,但形成这种地貌的原因却十分复杂,至今尚无一种科学而准确的说法,故被称之为“天下绝景”,“宇宙之谜”,省委卢代书记来屏考察时,曾指示我们要请专家前来做进一步的考证,赋予白水洋以更深、更丰富的科技和文化内涵。  
  誤吞龍珠的傳說
  秀美的山水必然流传着许多美好的神话传说。白水洋的民间传说有趣、独特而颇具本地风光,传说当年程惠泽因误吞龙珠化龙时,为三峰村开辟了三百丘农田,当他腾空而起,准备飞往东海时,想多为农乡做点事,由于时间伧促,他只好施展神威,摆动龙尾,在崇山峻岭中横扫出一方农田,这方良田使这一带的百姓安居乐业。不料早已垂涎这方沃土的恶霸郭某借口这一带的山地原是他家的,就勾结县官,要霸占这块土地。这事恰巧被居住在下游水濂洞中修行的齐天大圣孙悟空知道了,就在一夜之间,用了移山倒海的手法,把所有的田地都搬到水濂洞附近的山中,在此形成一处新的村庄,被当地群从称之为宜洋(移洋),从那时起,这里就剩下一块光洁的石床,正所谓:民间神话久传留,惠泽扬威造大丘,大圣为民移土去,唯留巨石伴清流。 
  白水洋景點  
  不過一般上若只是匆匆參觀白水洋,就沒有時間看其他的景點,下列是網站資料,只供參閱:
   [五老峰]
  浏览白水洋,必先登五老峰,在峰上凭高储瞰,白水洋一览无余。五老峰山形秀丽,座落在白水洋边上,其前方的小平台人称棋盘顶,传说当年有五位神仙在棋盘顶上,面对棋局冥思苦想,过百代而忘却自身,专注凝神而化为五老峰。[岩后村] 岩后村是红旗不倒的革命基点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叶飞曾在这一带打游击,该村曾被国民党军队烧光三次,解放后才由人民政府帮助重建,现在村中还保留几座当时被群众称为“洋楼”的房子。  
  [白水洋•百米冲浪滑道]
  白水洋的中洋最为壮观,有些节理较发育的岩石因比较疏松,在水流的冲刷下不断脱落,形成一个个“天然浴缸”,赤足走在白水洋上,感受水流的细腻轻抚,正应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上的理念思想。白水洋号称万米水上广场,十里水街,每年盛夏都要在此举办水上运动会,运动项目有水上舞龙、鸳鸯板竞走、水上拨河、跆拳道表演和百米赛跑等。  
  中洋的百米冲浪滑道,长近百米,宽60多米,旅客只要仰面躺在滑道上,就可凭借溪水的冲力向下游滑去,即刺激又没有危险。  
  五彩洋
  [燕潭]焦循有《秋江曲》一首:“早看鸳鸯飞,暮看鸳鸯宿。鸳鸯有时飞,鸳鸯有时宿。”后杜牧又道:“ 尽日无人看微雨, 鸳鸯相对浴红衣”,当你身临燕潭,正是此情此景,碧波荡漾,清幽妍丽,令人印象深刻。此处也是一个天然游泳池,但因潭中有旋涡,下水要注意安全。  [下洋]白水洋的下洋波平如镜,由于河床深浅不一,在日光的折射下,如同多棱的水晶,再加上两岸绿树掩映,整个下洋五光十色,故又称“五彩洋”。  
  [纱帽岩]
  五彩洋的中央,有一突出的石笋,从上方看,很象一顶明代的乌纱帽,故称“纱帽岩”。据说当年有一位县官路过此地,见此处山清水秀,感叹宦海沉浮,遂生退隐之心,将纱帽抛在水中化为此石,中国文人的超脱,在桃花源中,在王维的辋川别墅中,又比似古人思莼菜鲈鱼之美而归乡,延续到此处的纱帽岩,恰作了最浪漫的注脚——身辞宦海此间游,独恋清溪景色幽,洗却尘心归隐日,轻抛纱帽砥中流。纱帽岩形随步换之下,从左侧往上看去,其形如一只巨龟,背上驮着一堆宝物,人称 “金龟驮宝”,总体看,又似一鼓满的风帆,又称“一帆风顺”,因此,该景点又有一个十分吉利的名字——“金龟驮宝,一帆风顺”。

(資料取自鴛鴦溪網站)
 

http://pn.fj.cn/ly/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89



Posted by Picasa

2007-01-16

水上廣場


  走進屏南感受宇宙之謎!
  屏南距離福州約170公里,是很山區的,自福州驅車要經過閩清、古田才到,約需約四個半至五個鐘頭!
  白水洋,平坦的河床長約2公里,總面积約8萬平方公尺,最寛處約182公尺,被視為是世界唯一的淺水廣場,很是奇觀!

  重修的古橋也是勝景的一個古蹟!

  走向白水洋的路上,風景美不勝枚!
  羅馬安是屏南島
  屏南人在詩巫過去主要住在拉讓江下游的羅馬安坡(Lebaan),所以羅馬安又叫屏南島!不過八十年代後都搬走了許多人,與詩巫其他鄉區一樣,人口愈來愈少!
  中國的屏南也是很山區,不過有了白水洋等名勝,還吸引了不少遊客!羅馬安的屏南島,一百多年的發展,連一條像樣的路都沒有,到了羅馬安有點進入死胡同!不過,當局已經決定要建一條羅馬安大橋,通往丹章瑪尼海港,看來柳暗花明又一村!?不過,屏南人所剩無幾,都搬到其他地方發達去了!
Posted by Picasa

清水道夫


  有看過河床上的清水道夫嗎?
  去古田北方的屏南縣,走進鴛鴦溪的白水洋勝景,看到這個在河道的清道夫,右圖則是在河床上曬稻谷的阿姆與清水道夫,相映成趣!
  整片河床平坦的石磐所構成,水流只到腳踝處,是很好涉水及嬉水的地方,奇也就奇在這裡呢喃?
Posted by Pic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