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30

砂拉越易中天-蔡增聰-死人中找史料


  探查墓碑碑碣
  1993年開始每年砂拉越華族文化協會歷史組都組隊到本地不同地區探查墓碑及碑碣,為要還原砂州華族歷史的真相。從其中可以發現華人遷移史,早期華人社會組織及經濟活動,華人與其他族群的通婚情況及地名及名物的考釋。
  演講不輸給中國的易中天,老易是講中國的現成的史料,砂華文協的蔡增聰則是原創,講的是犀鳥之鄉,砂拉越的歷史文化。不過他感嘆雖然華文碑銘史料視為是華族珍貴的歷史及文化資產,但蒐集工作起步較晚,一些原本存藏在廟宇公共建築的珍貴的碑銘過去因重建或搬遷被加以丟棄的為數不少。這可是一項與時間賽跑的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呢。
  三流歷史學家
  在下是該會歷史組副主任,當天人文講壇司儀,總結時如是表明:
  盼望咱們能夠重視歷史工作,在歷史界有這麼一個說法:一流歷史學家創造歷史,二流歷史學家寫下歷史。在下要補上一句話-若沒有人寫下歷史,又如何能讓所創造歷史故事流傳千古!?

3 条评论:

匿名 说...

是否可以拜託把演講放到youtube來呢﹐希望可以考慮一下

Mee Ling 说...

一流二流無所謂的。

天鵝江畔 说...

蔡先生稱因為是初稿不便全文發表,不過詩華及星洲都有把其初稿摘要的發表。
他的重點是表示自碑銘史料了解華人遷移史的考究,如詩巫在哥樂陶廣福公墓發現閩南人早在1867年以前就來了;在成邦江新巴務義山所蒐得墓碑中顯示了墓主是嫁予華人的土著婦女,並分別以番氏或勞氏或唻氏等,番氏表示是馬來婦女,勞氏是伊班婦女。另外砂州的一些地名多以原有土名的對音,不過以方言音譯,如荷萬也有用蚵萬-閩南音,沐膠的Burdett Fort以武德砲台譯之,很傳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