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03

110年前,黃乃裳要來了......


110年前,
1901年3月初,
黃乃裳與第二批的福州移民,
已經來到新加坡,
欲動身前來詩巫,

在新加坡
美以美會會督
萬會督(Bishop Warne)說要
”與移民一同前往詩巫”
鼓勵人心,
福州人集體移民,
創下了空前之舉!











黄乃裳是婆罗洲岛“新福州”垦场的开发者、港主及领航者。20世纪初他受到
婆罗洲岛的砂拉越统治者-拉惹布洛克(Rajah Brooke)政府的邀请,签署法定合
同,自中国招募农工,前来诗巫一带垦荒、开辟新天地。他带领逾千名福州移民集
体出国下南洋垦荒谋生,被视为空前的创举。他也是东马卫理公会创始者、发起人
及引进者,此教会后来演变为东马最大的基督教宗派之一,现有15万名会友(包括
5万名伊班人)分布州内各地,也在澳洲纽西兰等地建立教会 。
黄乃裳,又名九美,字绂丞、黼丞, 1849年出生于中国福州市闽清县六都
(现称阪东镇)湖峰乡。他的父亲为木工,家庭颇为贫苦。小时候半耕半读,有一
定的旧学基础。1866年(18岁),因接触美国美以美教会(基督教的一支宗派,现
称卫理公会Methodist Church)宣教士薛承恩牧师(Rev. Nathan Sites)并受到感
召而受洗归入教会,成为闽清县第一批受洗的基督徒。黄氏在听闻并思考宣教士讲
解有关赎罪救灵之道,认同基督教义的博爱精神,不只符合了他的修身养性的需
要,更与他心中为国为民大志有共鸣。黄乃裳相信,基督教不但可以完善自我,而
且还能推己及人,利他、利社会、利国家、拯救世界。这种因基督信仰塑造成的利
他思维成为他后来一生处事为人的方针。
1867年,19岁的黄氏就跟随派驻在闽清六都的许扬美牧师到各乡传道。
1869年,黄乃裳考进并正式成为美以美会的教牧,在福州市的东街福音堂任传道。
1870年,因身体欠佳辞职回家休养。1871年,又随许扬美到闽江上游各地传道。
1872年起,他受聘于美以美教会设在福州市仓山的天安堂的总办公室,前后出任文
书、兴学、办报、著书及翻译等工作。他在教会工作总共28年,主要是在美以美教
会的圈内工作,这不只为他建立了个人广大的人脉网络,也提供他的家庭经济生
活。
黄氏28岁时看到教会中缺少文人学士及社会上流人士,乃励志攻读八股参加院
试,以第二名中秀才;又於1894年,考获举人。他为基督信仰而做事读书,信仰成
为他生命中重要的利他主義思潮一部份。
鉴于清政府的腐败,民不聊生,黄氏与当时维新派的梁启超、康有为等前往北
京向朝廷“公车上书”多次。在戊戌政变后,改革派纷纷流窜各地,黄乃裳回到闽
清避难。他原本寄望清廷施行新政的幻想破灭,就转而把力量用在解决乡民的温饱
问题。

一方面为了避风头,一方面要去散散心,黄氏於1899年9月間至1900年4月間來
到新加坡的女婿林文庆处居住,并协助办报。此时,他有机会游历东南亚各地,并
得到友人的介绍而与婆罗洲岛上的砂拉越政府拉者(统治者)见面,受邀参与移民

开发土地的机遇。黄氏寻找及选择拉让江盆地的诗巫一带平原地方为垦殖创业地
点。前后分成三批, 于1901-1903年期间,共1,118名福州移民来到诗巫。虽然这些
福州移民是诗巫华人当中的后来者,不过由于人数多,劳力生产众,成为经济及农
产品的主力,渐渐地在诗巫甚至整个砂拉越成为主要族群,并在工商、经济、政治
及教育等各领域执掌牛耳。1980年福州人已成为砂州华人人口中占最多数的方言群
体。
与此同时,因为移民中有三分之二是属于基督徒,尤其是美以美会的会友,因
此在参与、配搭移民的过程,几乎有如教会的移民。1901年黄乃裳带领的第二批移
民,抵步诗巫后的第二天就举行感恩礼拜,这是福州垦场的开始,也是砂拉越卫理
公会的缘起。
黄氏在诗巫三年(1901年3月至1904年6月),基於开垦初期的困難,面对环境挑
战,农作物欠收,年高54岁的他本身健康问题,并又因为向拉者的贷款无法偿还等
因素而被谕示回中国。他本身未能看到垦场的成果,不过其后来者,即由美以美会
委派的美籍宣教士富雅各牧师(Rev. James Matthew Hoover)继承,被拉者委任为
砂拉越福州人的领袖,终于把福州人带上成功之路。黄乃裳显然有带领、拓荒的功
劳,因为黄氏的远见及开辟福州垦场,设置教养兼备的基础,富雅各教士的设教建
校、引进技术工艺,提供了发扬光大的机会。
黄乃裳举家离开新福州,经过新加坡时与较早认识的孙中山等革命志士接触,
回到中国后积极参与革命事业。1906年他在新加坡加入同盟会,成为革命党人。
1911年,黄乃裳积极向海内外有志人士筹募革命款项,其家为福州革命党人秘密
活动地点之一;并于11月9日辛亥福州起义,黄氏与同盟会福建支会会长郑祖荫一
起,率300余人入城,起义成功。11月11日,福建军政府成立,黄氏任福建军政府
交通部部长。1912年底,他辞部长职,回闽清,从事教育与社会公益事业,包括
兴建水利工程造福乡梓,出任闽清教育会会长,筹资四万余元,创办34所各类学
校。他一生办报六回,福州市历史学会的高祥杰形容黄乃裳是福建第一报人,曾任
1874年由福州美以美会所创办的《郇山使者报》(月刊)的主笔,此外于1896年创办
了第一份由中国人发行的福建近代报纸──《福报》等。黄氏于1924年病逝,享年
76岁。
虽然黄乃裳一生在诗巫的日子才短短的三年左右,不过各方对他领导下的福
州垦场却有极崇高的评价。1901年3月16日新福州垦场于新珠山及王士来两个地方
创始,第二个月即四月间,当时第二代拉者查尔斯布洛克特地(Charles Brooke)
前来在王士来参观初具规模的垦场。砂拉越政府出版的《砂拉越宪报》(Sarawak
Gazette)于1901年4月份第73页中刊形容这个新垦场:The settlers are from
Foochow and style their place `The New Foochow'(这些定居者来自福州并把
该区称为新福州)。一直到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通讯邮递,信封仅书写“新福
州”邮件,亦可抵达诗巫。
1902年,当时诗巫省长德圣(H.F.Deshon)氏在其报告中形容:“自福州农
民首批来到诗巫......他们具有清醒、勤力、守法、成家的精神也!"1903年,
《砂拉越宪报》的正月份刊登福州垦场的情况:“在拉让江流域之新福州垦场,
发展之情形甚佳,其田园皆井井有条,一望而知其出自著名于世之中华农人之手
也。”1935年,砂拉越第三代拉惹维纳布洛克(Vyner Brooke)曾提及:“福州人为
砂拉越的资产”。(Foochows are assets of the state of Sarawak) 。

综观黄乃裳的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利他主义的信念始终如一,虽屡经挫
折,志节不移。虽然在诗巫日子不长,不过至今诗巫福州公会及砂拉越福州公会,

每年于3月16日纪念福州垦场日时,不忘对这位港主的怀念。同时每年都重新提醒
后辈们学习新福州精神,指的是黄乃裳精神:有远见、有勇气、简朴生活。黄乃裳
在新福州的垦场,也引发三年后马来半岛实兆远福州垦场的实现。
诗巫现在设有黄乃裳路、黄乃裳中学、乃裳纪念公园、黄乃裳塑像等,在祖乡
闽清县阪东镇则有乃裳路、乃裳乃模陵园、黄乃裳纪念馆及设立有黄乃裳研究会
等。一百多年来,一直被人所津津乐道,研究东南亚华人移民史,有一定的历史地
位。

1 条评论:

匿名 说...

敦黃乃裳?
拿督黃乃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