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1

不懂出生日期,華文名字至今统一不來,首次檢討建國憲法,砂民醒覺了嗎?

2019年4月10日馬來西亞國會擬修憲檢討砂沙建國契約的憲法,卻沒有獲得通過。砂沙的未來將何去何從呢?至此讓咱們再一次重溫下列三本書有關一些建國歷程摘要。

梦里书阁(76)
《50 Years of Malaysia Fedrealism Revisited》
編者:Andrew J. Harding & James Chin
出版:Singapore: Marshall Cavendish Editions
日期:2014年
這是一本收集2013年9月27日在新加坡國立大學舉行的“50年的馬來西亞重溫联邦制”的工作坊
從這本書中可以看出把聯邦制的問題加以中央集權化,始作俑是在位執政23年的前首相馬哈迪醫生,他認為要讓國家成為先進國,必需有強大的中央政權,同時各州的首長的委任應該是由巫統所推薦的人選,除了砂拉越例外。(頁32)
書中也提及聯邦如何在過去立國後的干涉砂沙兩州的內政,始自1966年,砂拉越第一位首長加隆寧甘被投不信任票,雖然法庭站在寧甘一邊,但聯邦宣佈砂拉越進入緊急狀態(Emergency  State)讓州長有權執行罷免首長的權力。(頁165、207)。同時,聯邦也用極明顯手段干涉沙巴的政壇,如1965年把該州第一任首長司提芬委任聯邦部長,1967年則由默斯達化任首長,及1985年把天主教背景的拜林首長弄下台,又積極給非法移民身份證改變沙巴人口的結構。從此這兩個州的首席部長不再由當地多數的原住民即伊班族或嘉達山族出任了,雖然沒有明文但已非正式的由穆斯林或馬來族出任的。(頁168)
當然,最有力的就是修改憲法,把砂沙的州長從Negara(邦或國)改成Negeri(州屬)。同時,立國時期,1963年9月16日砂沙與新加坡,聯合馬來半島11州,是四合一的組織新國度——馬來西亞,1970年代後改為13州之一。(頁157-159)更甚的是,聯邦對於東馬兩個州,砂拉越及沙巴的剝削(1974年通過石油發展法令可以抽取岸外天然氣及石油,回酬是5%的開採稅),與干政的手段,視立國契約的18點或20點如無物,多回加以修改,真是罄竹難書啊!
當然聯邦可以修改各種涉及兩州的權益的憲法,也是配合兩州內的人民代議士的執政當權者。比如,有關砂拉越州的回教至上及首長由特定種族出任的始作俑者則前首席部長阿都拉曼耶谷扮要角。他不只推行了種種的伊斯蘭化的政策,砂拉越也與沙巴(1973年)一樣于1981年把伊斯蘭改為州宗教。所謂伊斯蘭至上(Ketuanan Islam)也是相等於馬來人至上(Ketuanan Melayu-Malay supremacy),就是凡改信伊斯蘭者等於轉入馬來人(Masuk Melayu-becoming a Malay)(頁179)。可以参閱在下於前一本書(夢里書閣75:Joan Rawlins《SARAWAK 1839-1963》)的報告中有提及。
這本書的兩篇訪問稿,一是Tan Sri Simon Sipaun(曾任沙巴州務秘書五年)及一是Tan Sri Sir Peter Mooney(曾任愛爾蘭駐馬來西亞領事,同時曾主持過砂拉越,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的上訴庭案件)。他們在訪談中真是敢問敢談,前者曾表示聯邦制度是“最糟透的選擇,讓沙巴州损失多過得益”(the state had so much more to lose than gain)(頁59),後者則談到“砂拉越人民需要醒覺,尤其對於伊班人,他們是佔最多數的群體要問為何不是他們統治砂拉越”(An Awakening, the gracious consciousness as a nationhood amongt the Iban, they are the majority people and need to ask why they are not ruling Sarawak)(頁107)。
砂沙的問題,這本書沒有明確的解決方案,正如編者所說:聯邦制度或精神並沒有正式在馬來西亞加以實踐的(federalism or the spirit of federalism has not been truly practised or experience in Malaysia)(頁47)。
敦朱加,伊班人的領袖,曾在立國的時候說過一句話,希望砂拉越參加組織馬來西亞,會如吃甘蔗,最初吃很甜,最後是愈吃愈苦。"Anang baka tebu, manis ba pun tang tabar ba ujung," i.e. "Do not be like the sugar cane, sweet at the beginning but tasteless at the end"。今天砂沙兩州的國勢是不是應驗了郭朱加的話呢?!
(2017年9月18日)

梦里书阁(75)

《SARAWAK 1839-1963》
作者:Joan Rawlins
出版:Macmillan and company limited
日期:1965年
這本書是一般有關砂拉越歷史的書,但引起在下興趣的是作者對於人口種族的說明:
“一種人在一個國土上居住的年間久遠到一個地步,他們不曉得本身的祖先從哪裡來,就被稱為原住民(Indigenous)或土著(Native)。華人或印度人即使住在此地代代相傳,但因為知道祖藉而不被列入原住民。”(頁188)
雖然如此,在書中進一步說明各個民族時,作者又追溯他們的來源,如海達雅克人,現統稱伊班人,是從蘇門答臘來,後遷至婆羅洲島的Kapuas河,然後170年前再移居砂拉越的第二省及第三省等地區。馬蘭諾族則從菲律賓群島及沙巴來的,肯雅或加央族則來自加里曼丹的Batang Kayan來的。若按照作者的理論若不曉得來源就被列入土著的話,其中只有普南人吧?!今天華人新生代對於自己的祖先何去何從也是一問三不知的,幾時可以被列入土著呢?!
“一直到1947年砂拉越第一次人口普查,記錄有181種的落部(Tribes/groups)民族組成的土著人口。”不過,今天砂拉越人口歸納為26種,其中除了馬來人及馬蘭諾人,最大族群是伊班人,很多少數種族被“伊班化"了。作者另一個論點說明:
“砂拉越馬來人(Malays),大部份是土著來的,陸達雅克人、海達雅克人、馬蘭諾人因為改信伊斯蘭後過馬來的生活方式。有一些來自印尼,有些是汶萊,也有些從阿拍伯國家來的。”(頁189)
若從這個論點來看,很多砂拉越馬來人是以宗教來鑑定的呢!那照此趨勢,未來馬來人的人口的增加是靠其他土著的轉信宗教而來的。這一點在馬來西亞成立54個年頭,尤其在東馬的伊斯蘭至上“Ketuanan Islam"及伊斯蘭化“Islamisation"政策之下,土著因歸信伊斯蘭後而成為馬來人至上“Ketuanan Melayu"(Malay supremacy)及成為馬來人“Masuk Melayu"(becoming a Malay)的事實已是一種趨勢。何況2013年在沙巴州的最高伊斯蘭官員曾建議一項計劃,就是“meMelayukan"(make Malay),讓州內的沙巴土著變成馬來人呢!
在下,近三、四年來,因為受邀在一些青少年聚會及樂齡學習中心負責分享有關砂拉越的立國歷史課題,翻閱了不少相關書籍,包括這本由一位資深老師所撰寫的砂拉越歷史的英文書。重溫這本書時,原來是1970年代在下唸高中本國歷史時的一本讀物,更發現其中有不少用黑筆墨在重要的字句下畫線,似乎還算用心唸書呢!
這本書由當時砂拉越博物院的知名院長湯夏里遜(Tom Harrisson)寫序,認為作者曾在砂拉越12年並且在博物院同事過,後來在上游烏魯(Ulu)偏遠的地區為老師並成為人們的協助者,所以對於書內的資料是一本堪稱很有水準的課本。
這本書對於砂拉越歷史是普通的歷史,即從1839年英人詹姆士布洛克來到砂拉越的歷史切入。作者稱布洛克為砂拉越製造一個獨立的國度而起的。布洛克之前,對於砂拉越的歷史記錄不多。不過作者稍有提及較早來到砂拉越的商旅,包括華人、印度人、印尼人及阿拉伯人等。有關婆羅洲島也簡略帶過其統治過程,一直至十九世紀成為汶萊王朝。
第一代拉者詹姆士布洛克統治期間,砂拉越治安屢受破壞,除了伊班人,還包括華人(1857年)、馬蘭諾(1859年)及馬來人(1861年)都曾經參與反政府活動,對拉者政權構成威脅。同時在擴張土地方面,第一位拉者真是面對創業維艱,沒有一日有安寧的日子好過呢!其外甥查爾士布洛克接任為第二拉者,為砂拉越版土擴張至目前的範圍,在其精益求精的努力之下,砂拉越成長茁壯,並且於1920及1924締造了和平協約,為伊班人等和睦相處。同時,在其治下,開放華人移民開發砂拉越中區,包括福州人、廣東人及興化人來到,以謀求經濟的發展。作者形容查爾士布洛克統治砂拉越約50年為塑造現代砂拉越是無與倫比的。他是一位工作狂,一心一意為人民福利著想。第三拉者維納布洛克接手後的砂拉越是一個和平時代,卻沒有什么大建樹。日本戰後,他把砂拉越讓渡給英國,原由英國一個家族管理了一百105年後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17年。1963年9月16日砂拉越與沙巴、新加坡、馬來亞聯邦組織馬來西亞。這日被宣布為馬來西亞日(Malaysia Day)。
在下倒有興趣一些相關大事的日期:
1839年8月15日詹姆士布洛克來到砂拉越河,砂拉越的命運開始改變。
1841年9月24日詹姆士布洛克成為砂拉越的統治者:拉者。
1842年拉者第一次發行硬幣。
1848年聖公會被引進。
1869年發行郵票。
1870年砂拉越公報(Sarawak Gazette)開始出版。
1881年天主教被引進。
1891年成立砂拉越博物院。
1901年福州人被引進。1902年廣東人被引進。1912年興化人被引進。
1910年樹膠開始出口,美里第一油田開鑽。
1916年古晉火車鐵軌鋪了十里路。1933年停駛。
1934年婆羅教基督教會(BEM)被引進。
1929年,第三拉者在古晉成立了第一間以太太的名字Sylia命名的戲院。
1941年慶祝砂拉越建國一百年,年底日本入侵。
1947年第一次人口普查:546,385人。
1963年7月9日馬來西亞協約(Malaysia Agreement)在倫敦簽署。
這本書對於砂拉越是一般平鋪直述的普通歷史知識,對於近年來的砂民爭取更多權益、自治、主權甚至有關722課題,由於完書時間是在1964年肯定沒有著墨,不過對於砂拉越子民認識本身的國度歷史的初階是有必要加以閱讀的。在下認為即使早期歷史,仍然可以從中看到砂民如何參與反拉者、反英國、反讓渡、反大馬中學習人民的造反有理論。何況,過去的叛亂、騷亂份子,獨立後都紛紛成為國家英雄,如刺殺英殖總督的羅斯里多比及友人。關於組織馬來西亞後,砂拉越面對的問題,是不是從英國的殖民手下淪落至馬來聯邦的殖民地,可能在另一本英文書的介紹時,就很具爆炸力了!敬請期待,且等下篇分解……。(2017年9月16日)

梦里书阁(69)
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
《砂拉越参组大马50年研讨会》
作者:砂拉越参组马来西亚50年研讨会编委会
出版:诗巫省华人社团联合会
日期:2015年9月
一般由联邦统管的全国教育部所出版的中小学有关本国历史书籍中,未能把立国进程加以全面说明,这本于2015年出版的论文集,可以成为一个课外的补充读物,让东马的读者,甚至是对国庆日存有“盲点”的马来半岛的公民有一个对国家全面认识的史料。砂拉越中区友谊协会联合诗巫新闻协会丶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及诗巫省华人社团联合会于2013年及2014年分两次举行的《砂拉越参组马来西亚50年研讨会》,收集10位讲员所提呈的文章加以整理编辑成册的。对於近年来方兴未艾的砂拉越人的砂拉越运动(S4S)及有者喊出砂拉越独立及公投的口号的当儿,这本论文集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立国的真相,可以为似是而非的论点作出澄清。
  林煜堂博士的《砂拉越参组马来西亚之路》,很简单又很有系统地把立国经过加以梳理,同时也提出倡组期间的内忧外患。他称砂拉越参组马来西亚已经是历事实。
  王连贵的《砂拉越参与大马的时代背景与参组前后各族民意》,则认为虽然砂拉越各族人民的反对,英殖民者强行成立马来西亚的。
  安德鲁艾利亚(Andrew Aeria)博士在《50年的砂拉越与马来西亚:回顾与展望》指出砂拉越的权益不是联邦所偷走,而是得到砂拉越州立法议会的议员们的同意送走的,如岸外的石油天然气于1974年通过送给国家石油公司开采的。
  巴鲁比安(Baru Bian)律师表示应《检讨半世纪前立国时联邦给砂拉越的“断裂"承诺》,尤其在来届选举中支持两线制中对政策与宣言的重视多过民生的课题的政府。
  饶仁毅律师《从国际法角度看联合国调查团和科伯特调查团报告的正当性丶公正性及合法性》,说明除了联合国的报告受重视,其他的报告书是没有什么作用,也没有公信力的。砂沙参与马来西亚在国际历史上是没有先例可循的,新加坡经过一场全民公投而决定参组,砂沙是经过所谓的调查团朲探讨民意,其中又以联合国的调查团是最重要的,但该报告书最後是草草的於1963年9月14日下了结论,没有提及公投,是英国人一手安排的。
  来自中国的庒伟礼教授是《从1960-1970年代中国政府对马来西亚联邦的态度演变及其原因》来探讨这期间中国政府有180度大转弯,这既源于国际格局的变化,也源于极左路线带来的内外交困迫使中国在对自我国家属性的认知上逐步走向清醒和理性。
  吴益婷博士则从《七十年代的砂拉越:文教权的失落》看出在教育丶语言与宗教政策丶国家体制的伊斯兰化,马来西亚中央政府的权力不停扩张,州政府权力则进一步的削弱。
  詹运豪博士是从《联邦与东马来西亚的关系》总结许多东马人认为联邦并没有给他带来真正的利益,同时联邦直接干涉两州的政治与宗教的政策的,甚至从参组联邦伙伴的砂沙已沦为联邦13州的其中2州的人民。
  胡逸山博士是以《浅谈砂沙在马来西亚里的政治权益演变》看砂18点与沙20点的协议半个世纪的演变。
  黄琮辉博士的《砂拉越在马来西亚经济的发展与转型》中则提及五十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过砂州的工业化发展仍然比西马半岛缓慢,与联邦协商以获得更多的发展分配,仍然是砂州要持续的议程。
  东马人民近年来对於联邦不满情绪高涨,不只2008年的选举中扮演执政造王者,更是因为对於立国意识的提升,尤其是本来从当初的四合一的地位降格为十三州之一的身份,又因为参组马来西亚时的州元首字眼由Negera成为Negeri及各种权益的被侵蚀,如天然资源被国油所掌控,本身仅获得5%的小糖菓(开采税),深深体会到从英殖管辖沦落至马来亚殖民的管辖的事实。何况,基本设施如修路筑桥,至今仍在“开天辟地”阶段,是可忍孰不可忍乎?!这也因此造成了土地面积超过马来半岛的东马人民的“民怨”,而高喊Sarawak for Sarawakians及Sabah for Sabahans 的口号。然而,隔一个南中国海,联邦真的会听的到东马的呐喊吗?
  虽然722于去年2016年已列入砂拉越宪报成为独立日的公共假期,不过,这本书让读者明白砂拉越在马来西亚的架构里独立已经是历史事实,不管它的进程是被安排或且参组成立。对於年轻一代而言,必须认同这个国家和了解其历史及宪法,这样才能有效发挥人民的能力去维护应有的权益及效忠国家。这本书实在是我国人民,尤其是东马人民应人手一册的,但当局仅印刷一千本,能拿到者有限。如何提高人民意识,进而从中展示爱国情操,联邦是正面与正视东马的困境是时候了!

(2017年8月31日)

2019-04-08

琅岐岛上寻找95年前父亲的脚印

  过去常听到爸爸在上个世纪说下南洋的经过,自古田县到福州是一段漫长的路,再坐船去婆罗洲的砂拉越,更是一段漫漫又长长的不归路......记得他说过闽江、马尾。咱们听的如在梦里。
  自从2000年第一次踏上福建省,来到了爸爸的故乡,古田,才发现到马尾到闽江口,还要经过一个琅岐岛,现发展为旅游景区被冠上闽江口的明珠。琅岐岛东西长15.3公里,南北宽8.1公里,相当于香港本岛面积,为福建省第四大岛,中国第二十一大岛,岛总面积9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55平方公里(平原36.5平方公里,山地18.5平方公里),全岛森林覆盖率达20%。滩涂面积3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0公里。该岛在建制上属于福州市马尾区琅岐镇。
  2018年1月15日身为移民的第二代,从南洋到这里島屿的江畔的渡假村,住了一个晚上。该渡假村叫假日酒店,住的那幢楼叫做望江楼。前方就是一望无际的海滩,在下在父亲经过的地点的95年后,似乎目睹父亲的船经过这里出海,去南洋......不过,未找到任何痕迹,却看到涂滩上满地的乱踩的脚印。
























福州长乐市的琅岐岛望江楼隨拍

中国福州长乐市的琅岐岛渡龙鼓海滨度假村,前面的海滩美景。
2018年1月15日傍晚抵步,这是第二天1月16日早晨拍的相片。



















这是该渡假村里的假日酒店的望江楼外观。























酒店前方就是一片无际的广阔沙滩。风景忧美,让人心广神怡,太旺德福了!








2018年1月16日清晨,还真的有点冷!